师范类专业认证
知识手册
评建办 编印
二
二
年六月
前 言
我校将于2020年接受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师范类专业认证评估专家进校考查,认真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加强师范类专业建设,建立健全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对于进一步明确办学目标和定位,规范教学管理,强化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是对我校师范教育的一次全面检阅,是对我校综合办学实力的一次严峻考验,评估结果将关系到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做好师范类专业认证各项准备工作是学校当前的第一使命、第一目标、第一追求,是事关学校生存、荣誉和民生的头等大事。
为普及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知识,在全校上下形成“人人关心认证、人人了解认证、人人参与认证,人人为师范类专业认证作贡献”的浓厚氛围,我校特编印《师范类专业认证知识手册》。本手册采取问答方式,介绍了学校概况、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等内容(相关数据截至2020年6月),并对认证准备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每一位师生员工认真学习、提高认识,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学校认证工作中来,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师范类专业认证考查工作。
本手册仅限学校内部使用,切勿外传。因时间仓促,如有错漏,敬请谅解。
评建办
2020年6月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1
1.我校的历史沿革如何?1
2.我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1
3.我校的校训和师范精神是什么?1
4.我校有几个校区,占地面积是多少?2
5.我校现有多少学院、多少专业?2
6.我校现有多少江苏省一流专业,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2
7.我校现有多少江苏省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2
8.我校省级精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如何?2
9.我校省级重点教材建设情况如何?3
10.我校近五年省级以上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如何?
3
11.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如何?3
12.我校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运行机制是什么?3
13.我校办学定位是什么?4
14.我校培养目标定位是什么?5
15.我校的“136”发展规划是什么?5
16.我校“三步走”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是什么?
6
17.我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如何?7
18.我校合作研究开展情况如何?7
19.我校专任教师多少名,生师比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8
20.我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和硕士分别是多少人,占比如何?8
21.我校近三年教学改革研究情况如何?8
22.我校近三年科学研究情况如何?9
23.我校图书馆建设情况如何?9
24.我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10
25.我校文化育人成果如何?10
26.我校资助体系建设情况如何?11
27.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11
28.我校普高生源情况如何?12
29.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如何?12
30.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如何?
12
第二部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13
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13
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13
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5
4.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15
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15
6.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是什么?16
7.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16
8.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17
9.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
18
10.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19
11.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20
12.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21
13.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22
14.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23
15.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24
16.认证的结论和周期?24
17.认证结论有什么用途?24
18.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提出了哪些要求?25
19.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26
20.认证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26
21.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27
22.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对象是什么?28
23.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28
24.师范类专业的毕业要求是什么?29
25.师范类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哪些要求?32
26.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生发展应关注哪些内容?33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1.我校的历史沿革如何?
答: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重点的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前身江苏教育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建国初期江苏省较早设立的17所公办本科学校之一。1959年开始举办本科教育,“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复办,1996年恢复本科教育。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转制为省属普通本科学校并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2.我校的办学特色是什么?
答:学校始终坚持服务江苏基础教育的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的办学特色。
3.我校的校训和师范精神是什么?
答:校训:崇德敬业、求真创新;师范精神: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4.我校有几个校区,占地面积是多少?
答:石湫、草场门2个校区,共占地约1340亩。
5.我校现有多少学院、多少专业?
答:14个二级学院、32个本科专业。
6.我校现有多少江苏省一流专业,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
答:江苏省一流专业7个,品牌专业、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共10个。
7.我校现有多少江苏省实验教学和实践教育示范中心?
答:3个。
8.我校省级精品课程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如何?
答:共建设江苏省精品课程9门和在线开放课程8门。
9.我校省级重点教材建设情况如何?
答:共有11部教材被评为江苏省重点教材。
10.我校近五年省级以上教学成果获奖情况如何?
答: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共8项。
11.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情况如何?
答:先后与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0所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与海外高水平大学合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俄罗斯文化中心、西班牙文化中心和海峡两岸戏曲与国学传承交流基地,其中俄罗斯文化研究中心获批教育部国别研究中心。
12.我校与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运行机制是什么?
答:2002年,江苏省人民政府决定在学校基础上组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运行机制。10多年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研究等领域主持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形成了包括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在内的一大批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对江苏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学术和教学研究成果。
13.我校办学定位是什么?
总体目标定位: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学院。
办学总体定位:师范性、地方性、应用型。
办学类型定位:教学型、应用型普通本科师范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适时开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师范类专业为主体,适度发展对教师教育具有支撑作用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14.我校培养目标定位是什么?
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适应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小学(幼儿园)师资及其他应用型人才。
15.我校的“136”发展规划是什么?
答:我校紧密围绕强化内涵这条主线,着力彰显职前职后融通、教育科研引领、实践取向鲜明三大特色,扎实推进人才培养卓越计划、师资队伍振兴计划、学科建设提升计划、教育科研领先计划、合作协同发展计划、内部治理创新计划六大计划,努力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学院和教育科研基地。
16.我校“三步走”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是什么?
答:第一步到2023年即建校70周年前后,力争建成省内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学院。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和师范类专业认证。教师教育办学特色更加鲜明,科研教研领先优势更加凸显,在省内、国内的发展位次和整体竞争力有较大幅度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即建校80周年前,力争建成国内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对外合作、文化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较大进展,通过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增列审核,努力建成国内有影响、高水平有特色的师范学院。
第三步到2050年即建校100周年前后,力争建成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继续加快各项内涵建设,具备设立大学所要求的主要学科覆盖专业数、硕士毕业生届数、硕士学位授予点数,努力建成教师教育特色鲜明、水平较高的师范大学。
17.我校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情况如何?
答:学校与江苏省内外近290个中小学、幼儿园、行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等签订协议,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中小学155所,幼儿园68个,企业与科研院所等65个。
18.我校合作研究开展情况如何?
答:学校与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13个设区市、近70所中小学幼儿园开展“乡村教育工作站”项目;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协会合作开展江苏消费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影响、纳米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以及光电特性、机器人工程专业师资培训、克氏原螯虾WSSV疫病生物防治技术的集成与示范推广、无人机的车辆违停监管系统、苏州工业园区水生生物物种鉴定、含磷/氮化合物生产过程中循环水和废水的综合处理等研究,部分成果实现转化。
19.我校专任教师多少名,生师比如何,能否满足教学要求?
答:校现有专任教师466人、外聘教师106人,折合教师总数519人;折合在校生总数9322人,全校生师比17.96:1。教师数量基本满足各专业教学工作的需要。
20.我校专任教师中博士和硕士分别是多少人,占比如何?
答: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88人、硕士学位199人,占专任教师比例81.11%。
21.我校近三年教学改革研究情况如何?
答:近三年,教师共承担国家级和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各1项,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及以上教改项目14项、校级教改课题55项,发表教研论文232篇、出版教材28部。
22.我校近三年科学研究情况如何?
答:近三年,我校教师共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1项,发表学术论文880篇,其中被SCI、EI、SSCI、CSSCI等收录226篇,出版专著26部,有23项成果获厅级以上科研奖励。
23.我校图书馆建设情况如何?
答:图书馆总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数1489个。目前,学校馆藏纸质图书105.91万册、生均109.78册,本地镜像电子图书67.57万册,可利用电子图书约391.79万册,纸质期刊1179种、电子期刊24.90万(年种)册。
24.我校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
答:学校占地面积71.87万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77.04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40.11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19.51万平方米,生均20.91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2.73万平方米,生均13.64平方米;室外运动场地面积3.48万平方米,生均3.73平方米;室内运动场地面积1.94万平方米,生均2.08平方米。各类场所设施满足人才培养需要。
25.我校文化育人成果如何?
答:近年来,学校获评第五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最高奖项艺术表演一等奖1项、优秀组织奖1项,第五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特等奖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2项,创排大型原创话剧《五四青年周恩来》在多地多校巡演,观众突破一万人次,受到高校师生和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26.我校资助体系建设情况如何?
答:学校制定《“国家奖学金”管理实施细则》《“国家励志奖学金”管理实施细则》《学生资助工作条例》《“国家助学金”管理实施细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管理办法》《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困难学生补助及学费减免管理条例》和《爱心基金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建立日益完善的“奖、贷、助、补、减”五位一体学生资助帮扶体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近三年,有2441名新生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2471名学生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生源地助学贷款,共计贷款总额1864.29万元。
27.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情况如何?
答:学校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的总体专业对口率较高,年终就业率达到93%以上。
28.我校普高生源情况如何?
答:目前学校面向全国17个省市本二批次招生,生源总体数量、质量逐年提升。2019年江苏省内二本批次投档首次超本一线,其中文科54.81%达本一线,理科100%超本一分数线。乡村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普通类专业录取整体情况较好,文理科本一达线率分别为48.5%和71%,整体本一线上率56.9%,都较往年有较大幅度提升(约为2018年2倍),平均分为历年最高。
29.我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如何?
答:2017-2019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总体满意度为97.5%。
30.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满意度如何?
答:近三年,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满意度在84%以上。
第二部分 师范类专业认证基本知识
1.什么是师范类专业认证?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专门性教育评估认证机构依照认证标准对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实施的一种外部评价过程,旨在证明当前和可预见的一段时间内,专业能否达到既定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认证的核心是保证师范生毕业时的知识能力素质达到标准要求,目的是推动师范类专业注重内涵建设,聚焦师范生能力培养。改革培养体制机制,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不断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培养质量。
2.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理念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是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的核心要义,贯穿师范类专业认证全过程。
(1)学生中心:强调从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要求遵循师范生成才成长规律,以师范生学习效果和个人发展为中心配置教育资源和安排教学活动,并将师范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作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
(2)产出导向:聚焦师范生受教育后“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强调明确学习产出标准,对接社会需求,以师范生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环节,配置师资队伍和资源条件,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3)持续改进: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教学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能力和质量不断提升。
3.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强调在工作中遵循统一体系、省部协同、高校主责、多维评价原则。
4.师范类专业认证有什么基本特征?
答:(1)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相结合。
(2)统一体系与特色发展相结合。
(3)内部保障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4)学校举证与专家查证相结合。
(5)常态监测与周期性认证相结合。
5.师范类专业认证的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是什么?
答:负责师范类专业认证组织管理与具体实施的机构包括: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机构和认证专家组织,三者分工负责,协同推进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
6.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是什么?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由中学教育认证标准、小学教育认证标准、学前教育认证标准三类三级构成,三类之间根据
同学段特点各有差异,三级之间相互衔接,逐级递进。
第一级:国家对师范类专业办学的基本要求;
第二级: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合格要求;
第三级:国家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卓越要求。
7.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不仅仅体现在“学生发展”这一个指标项上,也体现在其他七个指标项中。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遵循师范生成长成才规律,要求师范类专业把培养目标和全体学生的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作为评价的核心;培养目标应该围绕师范生毕业时的要求以及毕业后一段时间所具备的从教能力设定;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和支持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均要以有利于师范生达到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各种质量保障制度和措施的目的是推进师范类专业质量的持续改进和提高,最终目的是保证师范生培养质量满足从教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8.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产出导向的?
答:以产出为导向,就是强调以师范生的学习效果为导向,对照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评价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注师范毕业生“学到了什么”和“能做什么”,而非仅仅是“教师教了什么”。要求专业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基本思路,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出发点,设计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采用匹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配置足够的软硬件资源,要求每个教师明确自己在课程教学中的主体责任,最终通过课程目标、毕业要求和培养目标的定期评价和持续改进,保证师范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的达成。
9.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是如何体现持续改进的?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要求专业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认证标准指标内容贯穿了质量持续改进理念,强调聚焦师范生核心能力素质要求,对专业人才培养活动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跟踪与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用于人才培养工作改进,形成“评价—反馈—改进”闭环,建立持续改进的质量保障机制和追求卓越质量文化,推动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一方面,设置了独立的“质量保障”指标,从保障体系、内部监控、外部评价、持续改进四个方面对“评价培养目标是否达成以及持续改进”提出要求。
另一方面,在“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设置“评价”二级指标,在“师资队伍”部分设置“持续发展”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有的各种机制、制度和措施,最终都要落实到执行、跟踪、评价与改进。
10.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强调建立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反馈与社会评价机制?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其所培养的师范毕业生能够持续满足基础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用人单位满意度和毕业生实际就业情况成为师范类专业办学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之一。
因此,认证标准在“质量保障”指标项中,专门设有“外部评价”二级指标,要求专业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基础教育机构、教育行政部门等利益相关方参与的社会评价机制。它是师范类专业收集信息,对“培养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定期评价的必要渠道,也是在“课程与教学”、“ 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学生发展”方面开展持续改进工作的重要基础。
11.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本程序有哪些?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根据第一、二、三级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组织实施方式,设置了相应的认证工作程序。
第一级采取网络平台数据采集方式,对师范类专业办学基本信息进行常态化监测。
第二、三级采取专家进校考查方式,对师范类专业教学质量状况进行周期性认证,认证程序包括申请与受理、专业自评、材料审核、现场考查、结论审议、结论审定、整改提高7个阶段。
12.学校申请师范类专业认证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评建准备是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基础工作,原则上参评高校至少在提交认证申请前1年开始评建准备,主要任务是比照认证标准,找出自身存在问题与差距,逐步改进提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层面。
学校层面:以专业认证为抓手,以认证理念推动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引导师范类专业聚焦毕业生核心能力素质培养,建立基于产出的持续改进质量保障机制和质量文化;开展广泛宣传;建立评建保障机制。
专业层面:对照认证标准开展自查,总结取得成效,梳理问题与不足,以问题为导向,进行有针对性改进。其中,重点工作是重新审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建立基于产出的质量评价机制,整理教学档案与佐证材料。
教师层面:认真学习充分理解认证理念与认证标准,将认证理念和认证标准落实到教学活动中,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持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3.为什么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说”“做”“证”必须达成一致?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种举证式认证,现场考查专家组主要是通过参评专业的“说”、“做”、“证”三个环节,来查证和判断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状况是否达到师范类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并给出认证结论。
所谓“说”,即“自己是怎么说的”,参评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等。
“做”即“自己是怎么做的”,参评专业以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为导向所实施的教学活动,以及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形成性评价的措施与做法。
“证”即“证明自己所说和所做的”,参评专业要为证明自身达到标准要求,逐项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因此,师范类专业认证要求参评专业的“说”、“做”、“证” 必须达成一致。
14.第二级认证考查具体包括哪些指标?
答:包括“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与教学”“合作与实践”“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8个一级指标和39个二级指标。
15.认证考查的“五个度”具体指什么?
答:(1)培养效果对培养目标的达成度。
(2)专业定位对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3)师资及教学资源对人才培养的支撑度。
(4)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5)学生和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16.认证的结论和周期?
答:认证结论分“通过,有效期6年”“有条件通过,有效期6年”“不通过”三种。
17.认证结论有什么用途?
答:通过二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工作。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的意见要求,建立以实习计划、实习教案、听课评课记录、实习总结与考核等为主要内容的师范毕业生教育实习档案袋,通过严格程序组织认定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视同面试合格。
通过三级认证专业的师范毕业生,可由高校自行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笔试和面试工作。
师范类专业认证结果将为政府、高校、社会在政策制定、资源配置、经费投入、用人单位招聘、高考志愿填报等方面提供服务和决策参考。
18.师范类专业认证对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培养目标的内容包括服务面向、服务定位和人才规格等内容。要对师范生毕业5年左右的具体能力和表现有清晰的表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专业特色和优势,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要求定期对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19.什么是“一践行三学会”?
答:“一践行三学会”指“践行师德,学会教学,学会育人,学会发展”。
20.认证对教师有哪些新的要求?
答:师范类专业认证是一项系统性、根本性的师范人才培养改革工程。对于担任学科专业课程的教师来说,新的要求主要有:
(1)参与和熟悉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熟知专业毕业要求。
(2)基于毕业要求,了解本专业课程设置和结构,掌握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3)根据毕业要求设定自己所承担课程的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4)根据设定的课程目标,确立课程内容和教学环节。
(5)根据学情、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立针对课程目标的课程考核方式。
(6)在教学实施中,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指向课程目标的达成。
(7)有具体可行的、基于课程评价的课程持续改进方案并实施。
21.师范类专业认证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答: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强”,全面保障和提升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培养造就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力支撑,为加快我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贡献。
22.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的对象是什么?
答:省内师范院校和综合性院校中已有三届毕业生的师范类专业。
23.师范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目标定位:培养目标应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国家和江苏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落实国家和江苏教师教育相关政策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定位。
目标内涵:培养目标内容明确清晰,反映师范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的发展预期,体现中小学(幼儿园)教育专业特色,并能够为师范生、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所理解和认同。
目标评价:定期对培养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评价,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修订;评价和修订过程应有利益相关方参与。
24.师范类专业的毕业要求是什么?
答:(1)践行师德,包括师德规范和教育情怀。
师德规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政治认同、理论认同和情感认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为己任。遵守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依法执教意识,立志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教育情怀:具有从教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具有积极的情感、端正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具有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细心、耐心,做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2)学会教学,包括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科素养:具有一定的人文与科学素养。掌握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理解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了解学科在中小学(幼儿园)中的价值,了解所教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以及与社会实践、学生的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
教学能力:在教育实践中,能够依据所教学科课程标准,针对中小学(幼儿园)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获得教学体验,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教学能力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3)学会育人,包括班级指导和综合育人。
班级指导:树立德育为先理念,了解中小学(幼儿园)德育原理与方法。掌握班级组织与建设的工作规律和基本方法。能够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参与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等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获得积极体验。
综合育人:了解中小学(幼儿园)身心发展和养成教育规律。理解学科育人价值,能够有机结合学科教学进行育人活动。了解学校文化和教育活动的育人内涵和方法,参与组织主题教育、少先队活动和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4)学会发展,包括学会反思和沟通合作。
学会反思: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国内外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能够适应时代和教育发展需求,进行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初步掌握反思方法和技能,具有一定创新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学会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
沟通合作: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掌握沟通合作技能,具有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体验。
25.师范类专业的师资队伍有哪些要求?
答:数量结构:专任教师数量结构能够适应本专业教学和发展的需要,生师比不高于18:1,本科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一般不低于70%,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且为师范生上课。基础教育一线兼职教师素质良好、队伍稳定,占教师教育课程教师比例不低于20%。
素质能力:遵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学习指导等教育教学能力;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具有职前养成和职后发展一体化指导能力,能够有效指导师范生发展与职业规划。师范生对本专业专任教师、兼职教师师德和教学具有较高的满意度。
实践经历:教师教育课程教师熟悉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至少有一年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服务经历。其中学科课程与教学论教师具有指导、分析、解决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一定的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持续发展:制定并实施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建立教师培训和实践研修制度。建立专业教研组织,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建立教师分类评价制度,评价结果与绩效分配、职称评聘挂钩。探索高校和中小学(幼儿园)“协同教研”“双向互聘”“岗位互换”等共同发展机制。
26.师范类专业认证中,学生发展应关注哪些内容?
答:生源质量、学生需求、成长指导、学业监测、就业质量和社会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