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系师生赴丹阳南朝陵墓石刻社会实践

发布者:潘倩发布时间:2023-04-03浏览次数:10

四季初始,佳期如许,江苏第二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20级历史系的同学们在历史教研室老师们的带领下前往镇江丹阳,开启了期待已久的野外考察实践。

车行约两小时,我们首先到达了丹阳陵口镇,这里有天禄、麒麟一对,在萧梁河东西两岸隔河相对,东为天禄,西为麒麟。邓玮光老师向我们介绍道:“南朝梁时王公贵族到这里的时候,由南京方山下秦淮河直达丹阳运河。经萧港口,直达建陵、庄陵。故名此为萧港(现称萧梁河)。因此特于萧梁河与运河交接处,在萧梁河东西两岸设置两只石兽,作为陵墓入口的标志,陵口亦因此得名。”这两只石兽因为在陵墓入口,故体型是最为庞大的,石兽上的纹路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打已经模糊了,但是在阴面风到不了的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精致的纹路勾勒出石兽的羽翼、鳞纹,是南朝石刻中的佼佼者。

接下来我们到达了萧顺之、萧衍、萧纲以及一位不能确定的王侯陵墓石刻。每一个神道都有相对而立的两只石兽和石柱,石兽为天禄、麒麟,两兽昂首突胸,造型雄伟,两翼微翘,细鳞中饰有五瓣小花,兽脊作通贯首尾连珠状装饰。神道柱作瓦楞纹。石柱上的石额上有文字“太祖文皇帝之神道”,隶书。柱础上圆下方,柱身形似倒立的竹子绑在一起,邓老师介绍道,这种花纹极大可能性是从古代希腊罗马传入的。石龟趺座二,龟趺状如巨龟,后人解释是中国神话传说中喜文好负重的龙的长子的形象,现在丰碑已失,仅存趺座,雕刻简朴有力。

齐武帝萧赜景安陵陵前石兽其造型、雕饰,以及神情动态均与萧承之陵前的天禄相似,如出一人之手工。双翼上的月牙形纹路据相关资料佐证,多为西域传入。

最后我们来到了齐景帝萧道生的修安陵,修安陵的石刻是保存最完好的一对石兽,石兽上的纹路格外灵动,一匹仿佛飘然而落,就在刚刚;另一匹仿佛御风欲行,即刻启程。这南朝石刻的两匹石兽,两匹的姿势、形体、昂首作势的神态,都大不同,连那些王侯墓上雕造略同的辟邪们,实际也分别看向不同方向,这是南朝石刻的魂,亦是中国帝陵石刻艺术早期非呆板时代最宝贵之精神。

丹阳石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集中代表了南朝雕刻艺术的突出成就。此次社会实践将历史文献于考古文物相结合,在广袤的田野中领略南朝石刻的精巧细腻、气韵生动,斑驳石柱上传承的历史讯息,让亲身聆听和目睹的我们一日千年,似乎能感受到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勇往直前。草青色的春天,藏着四季的希望,愿历史系的学子可以通过社会实践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在往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稿  徐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