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思想政治教育普本班“拜谒中山陵,传承革命情”专业见习活动

发布者:潘倩发布时间:2023-04-25浏览次数:10

4月22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级政教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芮雅进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此次专业见习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两位老师:蔡学之老师和胡丹分别做了现场宣讲活动。

上午十时,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最终到达了此次的目的地——钟山风景区。一路穿过青石台阶和幽谷树林,我们首先抵达了音乐台。音乐台主要用作纪念孙中山先生仪式时的音乐表演及集会演讲。整体建筑风格为中西合璧,是中国传统风格与西方古典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一个典范。其在利用自然环境,以及平面布局和立面造型上,充分吸收古希腊建筑特点,而在照壁、乐坛等建筑物的细部处理上,则采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建筑艺术的表现手法,从而创造出既有开阔宏大的空间效果,又有精湛雕饰的艺术风范,达到了自然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同学们落坐于音乐台,观赏白鸽伴随音乐盘旋,在欣赏艺术、提高审美的同时也愉悦了身心。

沿着林荫大道继续往前,我们来到第二站——孙中山纪念馆。孙中山纪念馆位于中山陵与灵谷寺之间的茫茫林海中。馆前,屹立着一尊孙中山先生的铜像,先生身着大礼服,内穿西式马甲,颈系领带,作演讲姿势,神态安祥自信。馆内,孙中山先生充满传奇色彩,充满斗争的一生,化作张张纸片,幅幅照片,一件件生活中的平常琐物。在这里,同学们一边慢慢走着,一边透过这些细碎之物感受其中所蕴藏着的孙中山精神。

休息片刻后,接着步行了十多分钟,我们便来到了第三站——博爱坊。博爱坊是一座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中间横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博爱”两个镏金大字。牌坊风格别致,融会了中外建筑的特色,是又一中西合璧的杰作。穿过博爱坊,映入眼帘的是陵门,两侧各有一只霸气的汉白玉石狮,镇守在气势磅礴的陵门前。过陵门,踏石阶,便可见得碑亭,站在碑亭内,清凉的微风拂来,使我们因登山而的躁动心慢慢平和了下来。参观完碑亭后,长长的石阶沿山势层层加高,我们一步一步、缓慢而坚定地朝祭堂走去,数下自己走过的阶数。上石阶的过程中,带队老师们精彩讲述了有关中山陵以及孙中山先生的故事,深化了我们对于孙中山时期那段历史的记忆。

走过392级台阶后,我们终于来到了最后一站——中山陵祭堂。祭堂是中山陵的主体建筑,位于山顶最高峰,并且融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三座拱门的门楣上分别写有“民族”、“民生”、“民权”三大主义的篆字字样,在中门上嵌有总理手书的“天地正气”鎏金四字,气势宏伟。踏入祭堂内,摆在正中央的是孙中山先生的坐像,他身着长袍,手持一本长卷,目光深邃地望向前方,仿佛仍在努力思考如何为千万同胞们谋取幸福与安定。高大的穹顶上绘制了巨大的国民党党徽——青天白日旗,在祭堂后有两扇铜门,上有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门后为墓室,整个祭堂庄严且肃穆,充满了寄托哀思的气氛。

通过本次见习,同学们回顾了孙中山先生“终生为民,革命不止”的伟大的一生,亦加深了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佩,对于历史有了更深的理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多多参观类似的红色教育基地,深入学习国家的历史文化与革命精神。只有把个人命运同祖国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理想追求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联系在一起,通过努力学习、创造和奉献,我们的青春才会绚丽多彩!

                                                                        文:曹余慧 图:陈奕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