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马克思主义学院20级政教班的同学们在班主任芮雅进老师的组织带领下,开展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力量”专业见习活动,蔡学之老师做了现场宣讲。本次专业见习活动旨在让同学们缅怀遇难同胞,铭记历史,坚定信仰信念,强化作为当代青年的时代责任感与使命感。
在南京市建邺区云锦路旁,坐落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包括史料陈列室、慰安妇旧址、“万人坑”遗址、和平公园等区域,记录了二战中侵华日军在中国大地上的罄竹难书的暴行,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上午九时,同学们穿着朴素,怀着一颗虔诚的心,从学校出发,前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虽然天气晴朗,但这份沉重的心情却不能有丝毫改变。万籁俱寂,肃穆庄严。纪念馆的门口,几个大字赫然进入我们的视线:请保持安静,听历史诉说……我们知道,即将来到那个惨痛悲伤的1937年。
走进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伴随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个个壮烈的事迹,把同学们带入那一段黑暗的岁月,详实的资料和大量的物件,让参观的大家深刻体会到侵华日军触目惊心的杀戮和兽行。纪念馆内灯光阴沉昏暗,“生与死”、“悲与愤”主题的悲苍景象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同学,大家心情沉重,纷纷谴责侵华日军的残忍暴行,对逝去的30万同胞表示痛心,同时牢记勿忘国耻,兴我中华。
“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馆壁上的每一句话也深深的警醒着我们。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爱和平,以史为鉴,才能更好开创未来。
本次见习活动期间,同学们看到了刻画南京大屠杀现场南京市民神态的雕塑,震惊于那刻有“遇难者300 000”的高大石碑,压抑于那刻有遇难同胞姓名的书卷中,叹息于国民党军队的节节失利与日本侵略者的残酷暴行,欣慰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以及国际友人的援手和战犯接受的正义审判,哀恸于那控诉着屈辱历史的“万人坑”,伫立于和平广场的雕塑前,祝愿着国家强盛,珍惜着和平生活。
和平来之不易,痛心之下更要珍视当今之和平。缅怀,是为了更加坚定地铭记;铭记,是为了更加义无反顾的前行。通过本次见习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接班人的我们,应知耻后勇,发愤图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图、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