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在草场门校区教科研楼511会议室举办中国式现代化专题报告会。本次会议主要邀请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特聘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包心鉴教授和南京师范大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永贵教授作专题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党委常委、副校长梅景辉教授主持,党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安林和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及全体教师、文科学院部分师生代表参加报告会。
讲座第一部分由包心鉴教授以“坚持‘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成功之道”为主题,从四个方面展开探讨:第一,如何正确把握“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及相互关系?包心鉴教授强调“两个结合”是党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规律性认识,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二,“两个结合”的实质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不懈探索和正确选择。通过回顾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历史,指明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起点,强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习近平“两个结合”的重要思想是在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探索过程当中进一步深化了对“两个结合”的认识。第三,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如何坚持第一个结合?重要任务是坚定现代化的人民性方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人民主体性。第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如何理解第二个结合?首先要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明根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华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一是人文至上精神,二是立德修身品质,三是家国一体情怀,四是维新变革思想,五是中和为美境界,六是崇尚整体思维。此外,包心鉴教授还强调在理解“两个结合”的关系,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过程中要澄清三大模糊认识,一是不能简单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等同起来,二是不能通过抬高传统文化贬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作用,三是不能以第二个结合取代第一个结合。
讲座第二部分由王永贵教授以“中国式现代化叙事的辩证逻辑”为主题,探讨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内涵、鲜明特点和叙事方式。主要从五个角度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第一,历史承接性,即如何用科学世界方法来认识历史、认识经典著作以及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第二,内在特质,即如何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的同时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激活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第三,注重整体性,即如何加强顶层设计,整体推进,系统协调,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视野和方法。第四,注重批判视野,即从辩证视角研究现代化。第五,区域特色,即如何走自己的路来形成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征。
梅景辉副校长对本次报告会作出总结,他指出包心鉴和王永贵两位教授的报告思想视野开阔,理论功底深厚,他们对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做了深刻的阐释,为我们深入理解“两个结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关联及中国式现代化的的本质提供了诸多思想启发,也很好的体现了用学术讲政治的思想方法。梅景辉副校长同时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在科研工作方面提出五点要求:第一,要紧扣马克思主义前沿理论问题,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逐步锤炼形成自己思想话语风格。第二,要反复阅读经典著作和权威理论文章,夯实自身的理论功底。第三,在前两点的基础上培养理论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形成自身的理论兴趣和对热点问题的独特思考。第四,主动融入学校及学院相关科研团队,要通过团队建设产生系列科研成果。第五,要善于不断攀登理论高峰,通过”取法乎上“,逐步形成自身学术思想特色。
文/马克思主义学院
图/陈瑜欣
审核/刘素梅